近几年,我们经常会看到有关中高考改革的消息,这无疑释放了一个信号,人才选拔将更加公平、公正、科学、合理,而学生的学习也会发生变化。以前,教育圈一直流传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这句话,现如今,“得语文者得天下”这句话又经常在我们耳边萦绕。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数理化学习将不再重要,而重点要突出语文学习的重要地位呢?这样想也是不对的,数理化学习仍然很重要,只不过提醒学生要重视语文学习了。因为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这些年,学生却忽略了对语文的学习,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刷题,学习数理化上。这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培养。
从这几年中高考语文试题的反馈来看,试题的难度在增加,对学生阅读能力要求提高,考察的知识面更广。这就告诉学生,今后不重视语文学习,肯定会在中高考中吃亏的。除此之外,还有消息称,增加语文在高考中的分数,也就是由150分提高到180分,这个消息虽然没有得到有关部门回应,但我们知道,无风不起浪,即使分数不增加,起码说明语文这门学科真的是越来越重要了。
近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又发布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首次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布阅读指导目录》的通知,从通知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信息。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广大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一点是根据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出的。实际上,这也是未来学生教育的指导方向,学生德育教育仍然要放在首位,与此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更有待于提高,而重视语文学习自然是未来的趋势。
二是增加学生课外阅读,读什么样的书很重要。教育部把学生课外阅读的书分为人文社科、文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四类。然后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特点,再选出应读的书单,其中小学110种、初中100种、高中90种。这相当于给学生课外阅读的书划定了范围,从而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教育价值。因为这些书的选择是经过专家团队历经一年研究确定的。
三是这些选定的书目是教材的拓展和延伸。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能提高学生道德水准和科学文化素养,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这些书,更有利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虽然教育部公布的书目,特别提到自主选择阅读,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不读。
通知中虽然没有明确学生要重视语文学习,但教育部既然首次发布中小学生“读书目录”,其实已经是提醒学生扩大阅读重语文了。所以家长有必要了解一下教育部公布的“读书目录”,根据孩子的学段,督促孩子抽出时间,把这些书都读一读,这对孩子的学习将会帮助很大。那么,孩子增加阅读究竟对学习有哪些帮助呢?
1、提高阅读速度
考试时间是固定的,规定时间内,孩子能不能答完题,有没有时间检查,这都将影响着考试成绩。如果孩子阅读速度快,他们在答题过程中,自然就会节省时间,提高考试答题效率。孩子多读书就会有助于阅读速度的提升,这也相当于掌握了考试中的一项技能。
2、理解能力提升
我们都清楚,孩子在考试答题过程中,既要读题,又要理解题的意思,这样才能进行准确作答。孩子理解能力强,肯定会帮助孩子快速思考,并且增加答题的准确性,减少失分,对提高成绩帮助很大。但想要提高这种能力,大量阅读无疑是最好的方法。
3、开阔眼界
有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感受,当走进考场拿到试卷时,忽然发现考的内容,怎么都是没学过的呢?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学习面太过狭窄,只是局限于课本,没有在课本的基础上得到延伸,或者说学生涉猎的知识少,思路打不开,看到没练过的题就发蒙。而增加阅读恰恰能够弥补这一短板,从而开阔眼界,增加学生答题的信心。
由此可见,学好语文不仅有助于孩子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还有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这也是近几年来,国家增加语文试题难度,促使学生重视语文学习的原因。其实,孩子学好语文,对于孩子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更有意义。所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读书目录”,再次说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