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经济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国内经济率先复苏,全年经济有望实现正增长。在疫情冲击下,全球货币政策采取超宽松措施,国内货币政策则略显独立,在保持总体稳健的同时,灵活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为保市场主体稳就业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为疫情防控、经济恢复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经济工作定调,提出明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会议提出,在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更加注重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对此表示,要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明年国内经济的修复,国内货币政策将有序退出疫情期间出台的非常规政策,并逐步回归正常化。政策将转弯,但不会急转弯。在保持货币总量稳定、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前提下,货币政策执行层面将更趋灵活。
政策“不急转弯”意味着仍将以微调为主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央行在保持货币政策总体稳健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了货币政策工具的灵活性与主动性。
市场人士预计,目前国内经济修复趋势或将延续至明年上半年,随后转弱。上半年货币政策或处于“观察期”并逐步退出非常规政策。下半年稳增长压力加大,央行或再发力维稳经济。
但总体看,货币政策的“转向”空间不大,分析人士预计,在面临流动性缺口时,明年央行可能采用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方式或直达实体的创新工具来调剂流动性需求,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窗口指导信贷投放节奏和方向将成为常态。
“2021年全面降准降息的概率都不大,但不排除仍有定向降准投放流动性定向支持中小微企业及制造业的可能性。”交通银行发展研究不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
此外,渣打银行预计2021年全年人民银行将保持政策利率不变。国泰君安研报也认为,2021年全面降准、调整政策利率的概率都不高,但整体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下半年存在边际趋松的可能。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指出,今年宏观杠杆率逐季趋稳,货币政策处于正常状态,债券融资压力渐升和通胀压力不大,均表明我国货币政策退出的急迫性不高。
但国内经济仍需支持。明年仍有疫苗是否符合预期、结构性政策到期如何应对、企业破产违约潮会否爆发并引起金融动荡和下半年经济是否走出持续下行趋势等诸多不确定性,稳杠杆比降杠杆显得更重要。
中国银行报告指出,货币政策将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预计明年政策总量边际宽松空间不大,定向的实体支持仍可期,结构性去杠杆将持续推进。
社融增速大概率稳步下行
社会融资规模是货币政策监测、分析的重要指标。从数据上观察,2019年新增社融为25.6万亿,今年大概35万亿左右,明年市场普遍预期是30万-34万亿,因此从目前市场对明年社融的预测情况判断,明年货币政策“急转弯”的可能性也不大。
多数分析人士预计,明年社融增速的均衡水平或在11%左右,M2增速将回落至9%左右。
唐建伟指出,从货币供给的三个渠道,即信贷、财政赤字、外汇占款上看,明年可能都面临放缓压力,M2增速将回落至9%左右。但为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央行仍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流动性。
信达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李一爽认为,明年的基调是政策“不急转弯”,社融增速可能略高于10%-11%左右的均衡水平,大概率维持在11%-11.5%左右。
天风证券研报预计,2021年社融增速维持11%左右、M2增速9%左右,节奏逐季下行态势不变。
民生证券研报也指出,由于非标压降速度提升、政府融资规模缩减、企业债净融资缩量等因素,叠加2020年高基数的原因,预计2021年社融增速将高位回落,降低至2021年的11%左右。记者 张晓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