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已成为一个令投资者印象深刻的年份。在这一年中,结构性行情层出不穷,主题热点此起彼伏,基金经理们及时把握市场机会,为投资者贡献了丰厚的回报。银河基金权益团队表现突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0日,银河基金旗下有11只产品年内收益率超过50%,其中银河创新成长年内最高回报突破100%。
展望2020年,市场机会集中在哪些领域?科技和消费等投资主线该如何把握?记者就此采访了银河蓝筹基金经理袁曦、银河创新成长基金经理郑巍山和银河美丽优萃基金经理杨琪。这三位基金经理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均有长期积累和丰富经验,为获取长期稳定的业绩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让我们跟随“银河舰队”一同出发,开启2020年的新征程。
关于市场:科技是未来三五年最具确定性的投资主线
问:复盘2019年,您觉得市场经历了怎样的波动和演变?
袁曦:2019年的市场可以说是变化不断,从年初的北向资金入市、白马股点燃反弹行情,发展到4月份以养殖股为代表的主题热点集体调整、白酒与医药板块启动,再到6、7月份电子产业链业绩超预期从而带动科技股的集体上涨。相对来看,电子、食品饮料和医药呈现三足鼎立态势,涨幅相差不大。总的来说,板块轮动中机会不断涌现,为公募基金创造收益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问:新的一年,您的投资策略有什么变化?市场主要的机会在哪里?
袁曦:我对市场长期向上的预期不变。大量流入的海外资金,成为2019年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2020年这方面的预期要降低。另外,观察2019年海外资金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流向可以发现,其投资偏好从蓝筹白马股逐渐转向科技成长股,这种趋势大概率会延续到2020年。拉长视野来看,2019年可能是科技大周期启动之年,接下来只要基本面能跟上,科技将成为未来三五年最具确定性的投资主线。
具体而言,2019年电子股中涨幅最好的两条细分主线,一是半导体中偏设计类的公司,二是基本面相对强劲的比如无线耳机类公司。2020年和2019年主要的区别在于,2020年可能是半导体行业周期向上的拐点,个股表现可能不限于一两条主线,而是全面开花,这一领域值得重点关注。
2020年5G产业链、计算机、电子和传媒,都是比较看好的投资方向。并购可能也会成为一条投资主线,再融资新规施行之后,鼓励优质企业通过融资来做大做强,对科技股来说是显著的利好。还有就是金融领域,特别是券商股有望出现龙头聚集的效应,从而带动估值的提升,而目前券商板块的整体估值基本上处于历史底部附近。
问:您的投资风格是怎样的?如何保持业绩的持续性?
袁曦:我的风格比较均衡,会从全局考虑,选择三四个不同的方向进行配置,即使非常看好也不会押注于单一行业,因为要防范单一行业配置过重带来的回撤和波动,尽量给持有人提供平稳的投资体验。
保持业绩的持续性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依靠自己的勤奋。因为机会随时会出现,需要更主动、更深入地去挖掘,如果发现了并且重仓就能够获得更好的收益,反之就会掉队。所以,做基金经理需要时时自省,因为身负投资者的信任,自己也想通过业绩来回馈这种信任,就得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关于科技股:从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角度去寻找机会
问:2019年上半年时您是如何判断科技股投资前景的?科技股行情还没到来时您做了哪些准备?
郑巍山:我们在2019年上半年就比较看好科技股的投资,主要是通过产业调研和行业交流看到了一些边际向好的趋势。从投资角度来说,我们比较注重从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角度去寻找机会,重视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和由此带来的产业链机会。
“挑选好行业好公司”其实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要求。除此之外,我们更注重边际增量及拐点,其中包括传统细分行业的周期拐点和新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拐点,或者是两者的结合。
我认为,进行科技股投资,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是先决条件之一。所以,我们从产业和技术发展角度出发,寻找具有核心竞争力、边际增量较大、盈利能力提升较为确定、拐点或者趋势明确的投资标的,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于5G产业链、消费电子、半导体等领域。
问:您怎么看待科创板推出的时机和意义?科创板中哪些行业是您比较关注的?
郑巍山:我觉得科创板推出的时机非常好,十分切合产业升级的窗口期,对科技型企业的资本支持作用非常明显,也使得科技行业得到了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对技术进步和产业化都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在首批科创板公司上市前,我们已经对每只个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其未来的价值空间有较为明确的认识。目前也在关注科创板二级市场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半导体领域。我认为,其中的优质标的未来会产生较高的投资回报。
问:科技股仍是市场关注的热点,今年您会从哪些细分领域挖掘机会?
郑巍山:今年科技投资的大趋势继续向好。2019年很多标的是估值与业绩双提升,2020年主要是赚业绩的钱。5G、消费电子、半导体、云计算、VR、物联网、信息安全、AI等方向我们都比较看好。
问:您自下而上的选股逻辑是怎样的?如何给科技股定价?
郑巍山:我的选股逻辑总结下来有这么几点:一是要具有核心竞争力,二是发展战略清晰、公司治理较好,三是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且拐点或者趋势明显,四是行业发展的天花板较高,五是要以一个好的价格买入。对于科技股的估值较难有一个精确的标准,我个人认为对科技股的估值应该多样化,应该给予较高的容忍度,不能静态地看绝对值。
买入策略方面,我更喜欢在拐点附近布局,有左侧买入的,也有右侧形成后买入的。虽然不能精准地抓住每个拐点,但对行业拐点和趋势的判断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关于消费:消费是长期优质的投资赛道
问:复盘2019年消费板块的整体走势,您觉得经历了怎样的波动和演变?
杨琪:经过2013年至2016年的蛰伏蓄势之后,大消费板块在2017年至2019年迎来了爆发。细化到2019年,2018年三、四季度的超跌过后消费龙头股的估值持续修复,带来了较好的回报和持股体验。
问:2019年四季度以来,市场对以消费白马股为代表的核心资产产生了明显分歧。对此,您是怎么看的?操作策略上会如何应对?
杨琪:核心资产分布在不同行业,每个行业有自己的演变规律。我认为,核心资产应该是在历史上已经证明了自己、近几年一直在管理和护城河上不断深化的这一类公司。核心资产也并非一成不变,在消费板块表现强劲的这几年,核心资产每年都在发生变化。
外资眼中的核心资产,更多聚焦于具有国别产业优势的或者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突出、对标空间大的标的,而境内机构认可的核心资产更多元一些。
拉长时间周期来看,消费白马股近两年受益充分,但还没高估到严重的地步。2020年消费股有一定的绝对收益空间,但相比A股其他热门板块不一定有明显的超额收益。
问:2020年消费板块仍是市场关注的热点,您觉得投资方向会有什么变化?您会从哪些细分领域挖掘机会?
杨琪:消费是一个长期优质的投资赛道,再加上中国市场的人口基数、消费形态的纵深程度远超美日等发达国家,因此消费投资是大有可为的。美国互联网诞生后科技股占据主流,产生了明显的超额收益,但消费股也持续跑赢大盘。从长周期来看,专注于科技、医药和消费这三个赛道,投资结果是不会差的。
消费方面我重视新经济,比如年轻人新消费、服务业中的外卖、品牌重塑品类新玩家等。新经济重要的是落脚点,比如过去淘品牌火的时候并没有沉淀下来太多可投资的公司,反而是助力了传统品牌的触网带来新渠道增长点,以及巩固了电商交易平台。直播的本质是商品变现,并使得当前购物成为一种新的娱乐方式,对整个社会消费氛围是有所助力的,映射到投资品类里获得流量倾斜的化妆品、零食类等表现得比较充分。
问:您在消费领域深耕多年,对投资消费股有着怎样的心得,能否分享一下?
杨琪:消费板块中有一些不变的主题,比如男人的酒类、女人的颜值、小孩的教育等都是长周期消费升级方向,成瘾性、社交属性和便利性这些特质在很多领域都是分析竞争优势的核心点。
从盈利能力和市场空间看,吃的不如喝的,刚需的不如社交属性强的,竞争格局具有中国特色的优于舶来品。走控量价格路线的高端奢侈品可以避开“红海”,走性价比路线的关注市场周转率和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