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都市快报》报道,日前,杭州飞往三亚的海航HU7638航班,机上有一对老夫妻反映突然获悉家里有人去世,需要马上下飞机改航班飞天津。随后,飞机滑行中紧急返回。航班原本是10:10起飞,延误50分钟后,11:00顺利起飞。
这是一个令人感到温暖的新闻:两位老人突然得知亲人辞世,急需改变行程,如果不是飞机“人性化返航”,两位老人不仅要饱受鞍马劳顿之苦,而且将承受更多心理煎熬。这又是一个令人感到困惑的决定:多数选择飞机出行的人,都是因为看重速度快、时间短,人人都有各自的要紧事,如果任何人都能因个人原因要求飞机“人性化返航”,公共利益与秩序应该如何保障?
围绕“人性化返航”,网友议论纷纷,有赞有弹。这是一场注定无法决出胜负的论战,无论支持还是反对,网友都不难找出支撑自己判断的逻辑和论据。12月9日,资深机长陈建国告诉澎湃新闻,并无法律法规规定飞机滑行期间不能返回,该情况并不少见,但无论机组选择返回还是不返回,都有可能面临指责,“让所有人都100%满意的决策是不存在的”。
让所有人都100%满意的决策,确实是不存在的。不过,让所有人都100%不满意的现象,却是现实存在的——航班延误。
“人性化返航”本身并没有错。这个人性化的举措,之所以引起大面积争议,关键就在于普遍存在的航班延误消耗了太多人的耐心与爱心。审视此次事件,真正发人深省的内容是,虽然没有法律法规规定飞机滑行期间不能返回,但是,飞机在什么情况下以什么样的方式返航,还是应该有据可依。就此而言,此次“人性化返航”不失为一个可资借鉴的模板——在决定“人性化返航”之前,机组向其他乘客作出解释,并征得了所有乘客的同意。换句话说,“人性化返航”是机上所有乘客的共同决定,而不是机组成员的一时兴起。所有不可抗力之外的航班延误,都有必要告知原因,并寻求乘客的谅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