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在省派青岛残联工作组指导下,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的残疾人保障和服务工作,根据残疾人个性化需求,结合日常走访中发现的部分重度残疾人服务缺失等问题,主动化危为机,指导推动资源整合、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不断提高联系、服务、凝聚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扎实推进基层残疾人组织、服务平台、志愿助残三配套建设,即墨区创新打造了残疾人家门口的“服务综合体”有效模式,注重激发自运转活力,为推进残联组织改革和服务创新以及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积累了经验。
即墨区结合新实施的村庄结构优化调整,学习借鉴“莱西经验”,坚持党建引领,持续跟进做好新村(社区)残协调整工作,全区共依托新村(社区)党组织设立新村(社区)残协195个,依托网格党组织设立残疾人小组1085个,将辖区内残疾人帮扶全部纳入2661个社会治理网格服务,形成“镇(街)残联—村(社区)残协—残疾人小组—网格”四级基层残疾人组织体系。进一步畅通工作运行机制,建立村(社区)“闭合式”残疾人工作流程,规范残疾人帮扶受理办理、帮办代办程序,使服务残疾人诉求、解决残疾人困难更高效、更便捷,实现全区3万余名残疾人联系服务全覆盖。
为打通残疾人服务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即墨区坚持平台思维,积极推进基层残疾人服务综合平台建设,以平台聚合服务资源和工作力量,用多样化的服务满足残疾人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争取镇(街)、村(社区)支持,依托现有公共服务设施,立足辖区残疾人数量、类别和需求等实际,体现服务功能布局差异,先期打造了街道、社区和新村3个不同模式的“残疾人之家”。采取公办民营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全国助残先进集体——祥泰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专业团队负责管理运行,就近就便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理疗、技能培训、心理咨询、文化娱乐等16项服务。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还可在这里从事辅助性就业,实现集中照料、便利就业、社会融入和实现价值的共赢。同时,坚持基层残疾人组织、志愿助残服务站点、“三叶草爱心超市”等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实现基层残疾人服务重心均衡下沉、阵地整体前移,为广大残疾人建起了家门口的温馨港湾,有效化解了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精准服务残疾人的缺失和遗漏难题。
今年全国助残日期间,即墨区残联牵头成立了精英助残志愿者协会,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短短9天时间内招募会员1400余名。协会坚持党建引领,成立协会党支部,设立13个专业委员会和56个分会,以“让残疾人生活得更加美好”为目标,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先后组织志愿者对30个省定贫困村、35个市经济薄弱村的2173名残疾人进行了入户走访摸排,为276名残疾人提供地面硬化、家具修缮、辅具适配等专项服务,发放生活物品等价值70余万元。在此基础上,在各镇(街)、新村(社区)建立志愿服务站点,实行分会分包入驻,与残疾人结对帮扶,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广大助残志愿者捐款捐物建起“三叶草爱心超市”,残疾人可根据实际需要,定期免费领取爱心物资。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为做细做实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和社会服务工作增添了重要力量。(崔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