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全运会昨晚在西安圆满落幕。四年一届的全国最高水平综合性体育盛会是对全国各省市竞技体育训练水平的一次整体检阅,天津体育代表团在本届全运会竞技项目中总计收获18枚金牌、10枚银牌和16枚铜牌,展示了天津体育健儿的精神与风采,也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回顾本届全运会天津体育代表团的表现,天津市体育局负责人表示:“天津体育代表团取得了18枚金牌、10枚银牌和16枚铜牌,成绩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一届全运会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在陕西这些天几乎天天下雨的天气环境中,我们的运动员发扬了顽强拼搏、不畏艰险、勇争第一的体育精神,在赛场上展现了天津体育健儿的精神风貌。东京奥运会刚刚结束,我们有多位参加了东京奥运会的运动员刚经过隔离就来到了全运会的赛场上,留给他们体能恢复、伤病康复的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但他们还是即时投入到比赛中。在这个调整过程中,有的队员也遇到了困难。像37岁的吕小军,赛前出现了腰部旧伤复发的情况。我们不会一味地追求成绩,要以他的身体健康为重,以后他还可以参加其他更重要的比赛。朱雪莹刚刚结束隔离就到西安参加比赛,由于身体状况没有及时调整过来,与奖牌失之交臂。但是我们的其他运动员在后期比赛中奋起直追,有的时候一日进账三金,最终取得了18枚金牌的好成绩,也让我们舒了一口气。总的来讲,我们天津竞技体育的队伍还是经得起考验的。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扛得住压力,能够展现天津体育健儿的风采,为我们天津这座城市争得了荣誉。特别是最后一个比赛日的晚上,天津女排第四次获得全运会金牌,为我们‘排球之城’增添了光彩。”
锐意进取、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争创第一——天津女排精神一直激励着这支王者之师和天津体育健儿奋勇前行。谈及拿下天津体育代表团本届全运会第十八枚金牌的天津女排,天津市体育局负责人坦言:“女排精神体现了我们天津勇往直前、永不服输、奋勇拼搏的城市精神。天津女排秉承着这样的天津精神、天津女排精神,在每一场比赛中都不畏艰险、永争第一,决赛中更是打出了士气、打出了风采。现场和电视机前的天津球迷,无不为天津女排感到自豪、感到振奋!”
除了延续传统优势项目上的优异表现外,天津体育代表团在本届全运会多个项目上还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天津网球队这次取得网球项目总计5枚金牌中的4枚,还有银牌和铜牌进账。自行车、击剑项目,以往也是届届全运会都有金牌。商洛雨中的自行车比赛竞争非常激烈,也非常容易出危险,21岁小将薛铭获得个人计时赛冠军,张长晟获得男子个人赛的金牌,两项比赛天津健儿都比得非常艰苦。“在我们过去从来没有拿过金牌的项目,这次也有很多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比如我们的射箭男女混合团体获得冠军,空手道项目的刘帅、跆拳道项目的左菊获得了冠军,这都是天津竞技体育在本届全运会上的历史性突破。上届全运会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些有优势、可以支持的项目,所以提前布局打好基础,在本届全运会上应该说是‘开花结果’了。”天津市体育局负责人表示。
竞技赛场摘金夺银,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中也收获颇丰。本届全运会,天津代表团在群众项目中收获了5枚金牌,表演类的比赛项目中也拿到3个一等奖。按照天津1300多万人口平均算下来,竞技体育、群众体育成绩加起来,天津体育代表团的人均获奖比例在全国名列前茅。“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激励我们,不仅要抓好竞技体育,还要推动群众体育全面发展,同时要让天津市更多的人口参与到竞技体育当中来,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群众体育当中来,让我们的‘运动之都’‘排球之城’充满活力,让‘运动之都’‘排球之城’成为我们城市的一个亮点,成为我们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的一个亮丽的名片。”天津市体育局负责人说。
一届全运会的结束也意味着一个全新全运会周期的开启。天津市体育局负责人表示:“目前还是要保持优势项目的这种基础,我们要扩大青少年培养的力度,扩大青少年的选材面,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保证我们的优势项目保持在全国的领先行列当中,特别是用国际化的视野来引领我们的优势项目。我们也高度重视体教融合,努力推动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希望通过跟教育部门的合作,有更多的青少年学生经常参与青少年体育赛事,我们可以从中去选拔人才。”
相比一些传统体育大省,天津市在竞技体育发展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天津市体育局负责人直言:“我们看到了山东、广东、江苏这些大省在本届全运会上的出色成绩,他们的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是相当强的。我们要奋起直追,学习他们在竞技体育发展方面的思路和创新的手法,之后要认真总结短板,针对不足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案,用一段时间把发展思路确定下来、实施下去,让我们的每一个项目都能够朝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奋进。”
(记者谢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