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双十一”,除了满足“剁手党”们的囤货需求,也会引起相关诈骗案件高发。海淀检察院总结往年经验,提醒大家,一定要提防五种骗局。
骗局一:网购退款诈骗
网购难免遇到退款的情况,但“无中生有”的退款一定要当心。
检察院曾办理一起案件,王女士在家中接到电话,对方称是电商平台的客服,某商品需要退款,但由于卖家操作失误,误转了2万多元到王女士支付宝账户,并将转账截图发给了王女士。
王女士查询账户余额未发现有入账情况。对方“解释”说,由于国家反诈监管严格,所以会延迟到账。在骗子一番言辞攻势下,王女士最终信以为真,向对方转账2万余元,后发现被骗。
检察官提醒,在收到网络平台客服或者平台商家电话时,需提高警惕,可先到正规网站核实交易信息或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官方电话核实,不轻易转账。
骗局二:“盲发”快递诈骗
网购货到付款经常有,但一定要看清是否是自己下的单。
检察官介绍,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盲发”快递骗局。孙女士等人在家中收到到付快递,结账后才发现不是自己买的东西,拨打寄件人电话,发现是空号,退货无门。经查,对方通过这种方式,盲发签收快递达3千余件,获利20余万元。
检察官提醒,接到需要货到付款的快递时,应先仔细核对信息及物品,对于来历不明的快递一律拒收,以免上当;有关自己个人信息的快递单据,应先撕毁或者涂黑再丢弃,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骗局三:支付定金诈骗
“双十一”预售优惠力度大,但缴纳定金一定要谨慎。
刘先生在微信群看到低价预售商品信息,缴纳定金后,对方以快递被扣、延迟到货为由拖延送货,待刘先生多次转账后,将其拉黑。
检察官提醒,在网购或者交易时选择正规平台渠道,不要轻信陌生人的优惠、返利等诱惑,涉及资金交易要慎之又慎,切勿随意给陌生人转账。
骗局四:网络“刷单”诈骗
凡是以“双十一”拼业绩,提高销售量、好评度为由,请求扫码、刷单的,一定要警惕再警惕。
李某等人收到网络“刷单”请求,对方称需要刷销量、冲业绩,请李某等人帮忙扫扫二维码,承诺会立即返还钱款并给予一定的返利。当李某等人扫码转账后,发现对方承诺的返本付息无法兑现。
检察官表示,网络刷单是一种作弊行为,国家法律法规、淘宝等电商平台,均明令禁止这种虚假交易,切莫相信低投入、高回报的幌子。要通过正规渠道寻找兼职,确保得到合法薪酬。
骗局五:网络贷款诈骗
面对“双十一”暴增的购买力,不少人可能会考虑提高透支额度或寻找小额贷款,给了骗子可趁之机。
张某收到贷款广告,因利息较低而心动,按照提示的程序申请贷款后,对方客服称提现需缴纳保证金,张某遂向指定账户转账,后发现被骗。
检察官提醒,贷款要通过银行或正规的贷款机构,不要轻信网络广告,不要通过不明二维码或链接下载app。凡是通过非官方渠道提供贷款服务,在发放贷款前索要费用、提现前收取保证金的,均有诈骗风险。
推荐阅读